你曾經在運動時扭傷膝蓋,甚至聽到「啪」的一聲,接著膝蓋無法穩定站立嗎? 這可能是前十字韌帶(ACL)受傷的警訊。ACL 受傷在運動愛好者中相當常見,尤其是籃球、足球、羽球等需要快速變向或跳躍的運動。然而,當我們發生 ACL 受傷時,究竟該怎麼辦?是否一定要開刀?這篇文章將幫助你了解 ACL 受傷的診斷、治療方式及術後恢復計畫。

前十字韌帶(ACL)是什麼?

ACL 位於膝關節內,負責穩定膝蓋,防止脛骨(小腿骨)往前滑動,並控制膝蓋旋轉。當我們進行跳躍、急停或快速轉身時,ACL 會發揮關鍵作用。

ACL 受傷的症狀與診斷方式

常見症狀

  • 受傷當下可能會聽到「啪」一聲
  • 膝蓋瞬間腫脹,數小時內加劇
  • 走路不穩,甚至無法施力
  • 感覺膝蓋「鬆脫」或「不受控制」

醫學診斷

雖然 ACL 本身不會在 X 光上顯示,但醫師仍會透過 X 光檢查是否有骨折或膝關節退化。此外,核磁共振(MRI) 是診斷 ACL 斷裂的主要方式,並可評估是否合併半月板或其他韌帶的損傷。

ACL 受傷一定要開刀嗎?

許多人最關心的問題是:「ACL 斷裂一定要手術嗎?」答案取決於年齡、運動需求與合併傷害

 

適合手術治療的族群

  • 職業運動員、熱愛運動者(如籃球、足球、羽毛球選手)
  • 有不穩定感,影響日常活動
  • 合併半月板撕裂,需要修補

 

適合保守治療的族群

  • 日常活動需求不高(如只需散步、慢跑)
  • 年紀較大,對膝蓋穩定性要求不高
  • 不想經歷手術恢復期

 

ACL 韌帶重建手術:選擇最適合的方案

目前手術主要以關節鏡微創手術為主,並使用不同來源的韌帶來進行重建:

1. 自體韌帶(最常見)

  • 後腿肌腱(Hamstring):恢復良好,疼痛較少,適合一般人
  • 髕骨韌帶(Patellar tendon):固定力強,但可能影響膝蓋伸直機能
  • 股四頭肌腱(Quadriceps tendon):適合曾做過 ACL 手術的患者

2. 異體韌帶(來自捐贈者)

  • 手術時間較短,不需取自體韌帶
  • 風險:有極低的感染或排斥可能

3. 人工韌帶

  • 適合短期內需要快速恢復的人
  • 但長期效果仍需進一步研究

 

術後復健與重返運動

ACL 手術後的復健至關重要,影響能否順利回到運動場上。以下是常見的恢復時間表:

  • 術後 1-2 週:可行走,但需穿戴護膝支架
  • 6 週內:開始低強度肌力訓練
  • 3 個月:可進行慢跑
  • 6-9 個月:逐步恢復運動
  • 9-12 個月:可嘗試高強度運動

結論:ACL 受傷後該如何選擇?

前十字韌帶受傷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,但及早診斷、正確選擇治療方式,加上積極復健,都能幫助我們回到運動場上。如果你懷疑自己有 ACL 受傷的情況,記得諮詢專業醫師,確保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!

保爾芬德 Bauerfeind 提供多款不同穩定等級的護膝產品,包含術後支撐型護具、日常活動穩定型護膝,至高強度運動所需的加強型款式,可依照使用者狀況與專業建議進行選擇:

歡迎聯繫客服或預約門市試戴,由專業人員協助挑選適合的穿戴輔具。

免責聲明: 本文內容為醫學知識與產品資訊分享,僅供一般健康參考,非作為診斷或醫療建議。上述產品為第一類醫療器材,實際效果因個人體質與使用情境而異,使用前請詳閱說明書,並依專業人員指示使用。